苏诗 - 白帝庙
Aug 14, 2018 • Less than a minute read此诗作于嘉佑四年(1059)十月,苏轼为母亲程夫人守孝结束后,同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从水路出三峡赴京师,当时的苏轼只有23岁。白帝庙在重庆奉节县,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,公孙述自号白帝,故而得名。相比公孙述,更有名的是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白帝城托孤一事。到明朝改为祭祀刘关张和诸葛亮,至此白帝庙内无白帝。
前四句写实景,描述时间(朔风),环境(荒城、秋草、古树和野藤)和作者的心境(凄凉蜀客悲)。我觉得苏轼的悲指的不是自己的现状(23岁已然名动京师,才华横溢,未来可期),而是来到白帝庙后的一种怀古的情愫,感叹朝代兴衰。接着的四句写史实,公孙述雄心勃勃,可惜壮志未酬,此处依稀有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的感觉,最后三句也表达了对当时风流人物才略、气度、功业的追思。本诗虽是苏轼早期作品,但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人物的评价标准,不以成败论英雄。虽然公孙述和荆邯没有成功,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,亦如门楣上的白帝名号皎皎生辉。
白帝庙
朔风催入峡,惨惨去何之?共指苍山路,来朝白帝祠。
荒城秋草满,古树野藤垂。浩荡荆江远,凄凉蜀客悲。
迟回问风俗,涕泗悯兴衰。故国依然在,遗民岂复知。
一方称警跸,万乘拥旌旂。远略初吞汉,雄心岂在夔。
崎岖来野庙,闵默愧当时。破甑蒸山麦,长歌唱竹枝。
荆邯真壮士,吴柱本经师。失计虽无及,图王固已奇。
犹馀帝王号,皎皎在门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