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笔记 3 -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:导读(三)
Mar 18, 2017 • Less than a minute read这一节的题目是导读(三):历史上曹雪芹家族的发迹与没落。白先生讲的东西基本与曹雪芹的维基百科一致。
-
曹雪芹在13岁时被抄家,也即1728年雍正六年,这是一个转捩点,曹家由盛变衰,对曹雪芹是一个人生巨变。在被抄家以后,曹雪芹随家一起迁居北京。关于《红楼梦》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、晚年生活,文献资料极少。从曹雪芹晚年的好友张宜泉、敦敏、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,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、工诗善画、嗜酒狷狂,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。看来曹公也是个性情中人啊。在北京读书的时候,去过几次北京植物园,其中就有曹雪芹故居。现在已记不清具体的样子了,只是感觉比较小,很简陋。
-
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,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。敦敏《题芹圃画石》说:“傲骨如君世已奇,嶙峋更见此支离。醉余奋扫如橡笔。写出胸中块磊时。”难怪会把自己所创作的小说叫石头记了。
-
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,生活更加潦倒,常“举家食粥酒常赊”(敦诚《赠曹芹圃》),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。据一些红学家考证,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”的《红楼梦》创作。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,但全书尚未完稿,曹雪芹因贫病无医而“泪尽而逝”。这也印证了《红楼梦》开篇的那首诗。
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 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